【党的十八大报告摘要】
建设生态文明,是关系人民福祉、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、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,必须树立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,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,融入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,努力建设美丽中国,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。
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,但对所在地生态环境的需求,则一定是所有人共同追求的幸福基础。对于最美幸福城市来说,成都提出,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,就是要把建设“宜人成都”作为建设“美丽中国”的落脚点,通过规划和立法有效保护全市的山、水、田、林等生态本底,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,打造城景相融、田园相连、山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。
成都是全国文明城市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,被誉为中国“最适宜居住的城市”,并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旅游组织分别授予“世界美食之都”、“中国最佳旅游城市”称号。不仅如此,青白江区还获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,将在国家、省、市支持下打造老工业基地生态转型样板区。作为成都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,80公里环城生态区建设将构建“六湖八区”生态湖泊水系,力争用几年时间打造规模宏大的大都市湿地景观,为中心城区提供“绿肺”。
两千多年前,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治水,兴建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,开创“天府之国”;两千多年后,成都启动城区最大规模生态区建设,打牢宜人成都的生态本底。
而今,一幅幸福蓝图正徐徐展开。
【成都样本】
得天独厚
宜人成都底蕴十足
群山环抱,水系发达,森林茂密,鱼鸟成群,以“天府之国”著称的成都,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,这也是建设宜人成都的生态基础。
从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:在成都,拥有648万亩林地,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126座,孕育发源的河流有13条,境内相对高差达4977米,巨大的垂直高差带来气候的垂直差异,形成了丰富的生物物种,是海拔高差最大、离珍稀动物最近、拥有原始无人区、自然保护区、森林公园、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会城市。同时,我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达1.65万公顷,中心城区屋顶绿化达260多万平方米。
全国文明城市、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,中国“最适宜居住的城市”、“世界美食之都”、“中国最佳旅游城市”……一个个响亮的定语,勾勒出了一个底蕴十足的宜人成都模样。
未雨绸缪
为成都戴条“绿项链”
当前,作为成都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,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规划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。到2017年,生态湖泊、水生作物区、河湖水系联通就将全部形成,成都将打造出一个85公里长,包含“六湖八区”的城市生态湖泊水系环城生态区,届时,生态区内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将由现在的7%提升到21%。
“八十公里环城绿廊”不仅将为成都戴上一条“绿色翡翠项链”,还将给子孙后代留下受用无穷的福祉。
“环城生态湖泊水系的打造,具有治水兴城的划时代历史意义,为成都市民提供生态休闲场所,为城市提供更充足的绿肺空间。”据市环城生态办有关负责人介绍,在世界各地,水资源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,在成都,如果按照现在的城市规划发展下去、而不做任何生态补充的话,到2020年,成都就会出现严峻的水资源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