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年间,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.63万公顷,接近于一个海南省的总面积。记者走访的湿地管理部门、基层保护区等认为,我国湿地资源面临严重退化,保护形势异常严峻,其中全国性湿地保护法律缺失、经济社会发展与湿地保护长久“失衡”已成为湿地生态保护中主要障碍。他们建议,我国当尽快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法,在着力修复湿地、严防湿地过度开发利用同时,提升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。
10年丢掉一个海南人为“争地”成最大威胁
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表明,作为国家重要生态资源的湿地,在10年间减少了339.63万公顷,这已经接近我国海南省的总面积。而湿地生态快速退化的后果则是,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持、水源涵养、气候调节等功能大幅丧失,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、农业生产安全、自然灾害防护等构成威胁。
记者近日走访黑龙江省近20个重要湿地发现,由湿地面积萎缩、功能退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显现。在小兴凯湖湿地,由于长期受到支流污染,水体已经呈现初步富氧化状态,这对兴凯湖整个水体功能、湿地自然生态带来严重影响。目前,国家正在投入大量资金治理兴凯湖的水域污染,但小兴凯湖湿地仍“久治难愈”,“先污染、后治理”的“老路”代价沉重。
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部门表示,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呈增长态势,人类活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主要原因,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。林业部门的调查表明,威胁湿地生态状况的主要因子为污染、过度捕捞和采集、围垦、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建占用,其影响频次和面积都在增加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人与自然“争地”现象目前在湿地保护区域普遍存在。目前,不仅湿地保护区内私建滥建的行为仍未阻绝,许多农民在湿地边缘区域“拱地头”的行为更广泛存在,对湿地生态构成威胁。